(1)氫化物從樣品溶液中釋放的過程,即分析物質在酸性溶液中與氫反應轉化成氣態(tài)氫化物;氫化物發(fā)生必須有產(chǎn)生氫原子的過程,通常用金屬和酸或硼氫化堿金屬鹽作為還原劑來實現(xiàn)。早期是用金屬/酸體系,最常用的金屬是鋅,它與鹽酸反應生成新生態(tài)的氫,而將分析物質還原成氫化物。
(2)溶液中釋出的氣態(tài)氫話物由載氣送入原子化器或離子化器。
揮發(fā)性無機氫化物,在常態(tài)下是氣體或易揮發(fā)物質,它們大多是有毒的;并能和氧或濕空氣發(fā)生劇烈反應,這種氧化反應有時會引起爆炸。
超純元素的制備常用它們的化合物進行,化合物一般比單質易于提純。這類氫化物在常溫常壓下應該是氣體或液體,分解溫度應不太高。能滿足條件的有十一種元素的氫化物,即:硼烷、碳烷、硅烷、鍺烷、錫烷、磷烷、砷烷、銻烷、硫化氫、硒化氫和碲化氫。
氫化物的制備法有以下幾種:
1.直接由元素和氫作用;
2.用水和酸分解生成氫化物的元素與電正性金屬所組成的二元化合物;
3.用氫或用氫化物的單鹽或負鹽還原生成氫化物的元素或化合物;
4.利用電化學法還原生成氫化物的元素或它們的化合物;
5.把生成氫化物的元素的較復雜化合物分解。